碎玉

“说话”真的应该被当作一门课程学习

今天在b站看了一个up的恐怖游戏解说。

我在浏览视频评论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条(原话):“话有点多,太嘚瑟,观感不好。让人反感”

底下有人回复“不喜欢可以不看”

该答主回应“既然看了就不能评论?……不喜欢不能说?”

我给了这位答主这样一条回复在下面:“不喜欢可以说,但是你完全可以换种方式,这样大家都好接受啊。比如‘游戏有剧情的时候不要一直解说,让观众自己看’,也比‘让人反感’看着舒服吧。”

(其实都是指出up话太多,但是很明显后一种更容易接受吧。)

后来他也回复了我:“你说的中肯,……,我接受你的建议,以后注意说话方式”

你看,其实问题并不难解决的。

说话的艺术。我最早知道它就是蔡康永的《说话之道》。虽然在这之前我就已经了解了蔡康永。会说话的人真的很厉害,他们知道怎样说话既能表达出意思,又不伤到对方,还能得到想要的回应。

我想这种能力应该来自一个于所有人都很重要的东西——情商。

还有一个常常被提起的就是何炅,无论上什么节目都能照顾到所有人。有人说他装,可试问就算真的装,也是这几十年如一日的装,你以为你能做得到?

有人觉得这样自己会很累,但是情商这个东西妙就妙在一旦你培养起来了,以后也不会再下降,很多东西就都变成了自然流露,不会牵强。

总有人觉得我要是不直白地说出我想说的话,我就变了,其实学会如何说话和做自己根本就不冲突。有的时候,圆滑未必是要委屈你自己,就好像我的回复和那位答主的回复,意思是一样的,可看的人对这两句话的心里反应不同就会造成最后结果的不同。这就好比,你刚想站起来收拾房间,你妈突然说“你能不能把你的房间收拾好?”,原本想收拾现在也不想了。

有些人评论别人做的不好的点,但好不好是一方面,指出别人问题的时候可不可以不那么有锋芒?喜欢的反义词是不喜欢,而不是讨厌。

正负既对立,也可相互转化,所有的批评其实都可以转化为善意的提点。或许在一些严肃场合,批评更有助于成长,可是与人交往不应该是严肃的事情,你无法确定对方是否能承受你锋芒背后并没有恶意的意思,那还不如多花那么几秒钟,重新斟酌一下想说的话。

我很高兴那位答主给了我那样的回复,他让我觉得,我又把这个世界变温柔了一点。

评论